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 第九章 别让拖延症害了你(一)
第九章 别让拖延症害了你(一)
作者:张兵   |  字数:3212  |  更新时间:2016-07-09 14:47:39  |  分类:

职场励志

Chapter9

别让拖延症害了你——你最想干什么就去干,现在、立刻、马上

1拖延症是我们的时代病

拖延症是我们的时代病,没有病重到要住院,也没有轻到无关紧要,轻重刚好,但不容忽视。在这么个“人人都有病”的时代,如果我们想要成功,想要超越他人,就必须克服拖延的坏习惯。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患了拖延症:计划已经做好却迟迟不能进入工作状态;今天的事情非得拖到明天才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连古人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在过了几百年之后还是没有办法克服。

不只是我们,从大一开始拿遍各种奖学金的学霸,整天窝在宿舍玩网游的问题学生,年纪轻轻就被评上教授的学者,每天加班到很晚的IT公司白领,他们之中也有自诩为拖延症的。就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会拖延。

若干年前,美国的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遇到了一件简单的事情:把一箱衣服从他所居住的印度邮递到美国去。这些衣服是他的一个朋友来看过他之后不小心留下的,所以阿克洛夫急着想将这些衣服送回去。

然而有一个问题:印度的官僚体系以及阿克洛夫自身“在这些事情上的无能”让这件事情变得很麻烦。的确,阿克洛夫估计这将会占用他一天的工作时间。于是他一周又一周地拖延。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八个月的时间,一直到阿克洛夫快要回美国的时候问题才得以解决。因为他的另一个朋友正好也邮寄一些东西到美国,于是他得以将之前的那箱衣服一起捎回去。洲际邮件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当阿克洛夫到达美国的时候那些衣服还没到。

乔治阿克洛夫在论文拖延和顺从里这样写道:“八个月里每早醒来我都决定第二天早上去把箱子寄给斯蒂格利兹。”阿克洛夫一直想把衣服邮递出去,但是那一刻迟迟没有到来。这或许会让我们感到一丝安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都有拖延的时候。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一堆没有完成的任务,或大或小,面对这些最终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们总是给予忽视的态度,然而一时的闲散并没有减少我们的痛苦。这就是拖延症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虽然它是在避免令人不开心的任务,但是沉湎于其中却也不会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乔治麦克莱伦的将军的生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南北战争早期,乔治麦克莱伦领导了波托马克军队,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拖延者之一。当麦克莱伦接管联邦军的时候,许多人认为他一个军事天才,但他很快因为拖延出了名。1862年的时候,麦克莱伦有一个绝佳的机会跟另外一支军队左右夹击,从罗伯特李的手中夺取里士满,但他犹豫再三,一再拖延,认定自己被同盟军堵截而失去了机会。

同一年,在安提塔姆会战前后,麦克莱伦再次拖延,致使罗伯特李从容不迫地撤退而逃过一劫,如果当时麦克莱伦追击,同盟军必被全歼。这使他的领导能力遭到了林肯的质疑,最终把他架空直至完全撤掉。

对此,联邦军总将军亨利哈列克这样说:“有一种超越任何人想象的惰性,只有阿基米德的杠杆才能撬动这个巨大的静止。”

麦克莱伦因为拖延,导致失去战机,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不会去冒失败的风险,更多的是为自己制造各种阻碍使成功变为不可能。长此以往,就会制造出一个恶性循环。

拖延症是我们的时代病,没有病重到要住院,也没有轻到无关紧要,轻重刚好,但不容忽视。在这么个“人人都有病”的时代,如果我们想要成功,想要超越他人,就必须克服拖延的坏习惯。如果我们想要做成、做好一件事,那就马上行动起来,再别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行动,才是王道。

2不做只想,世界还和原来一样

成功者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他们也不是什么天才,但是他们和普通人的唯一区别就是,许多事情他们真正地去行动了,而我们没有。起初,我们只能望其项背,而到最后我们就只能望尘莫及了。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各种各样的梦想,每一个梦想听起来是那么美好,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看到真正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人。大家只是热衷于谈论梦想,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生活的安慰。许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实现梦想。

梦妮在高中时代看了一部叫罗马假日的电影,之后便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到欧洲去旅行。

高三时她想,现在不行,等我考上大学再去。

上了大学,她主修法学,她这才发现,大学的功课并不比高中轻松。她想,等我大学毕业,我一定要去欧洲旅行。

大学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律师的工作。她慢慢觉得,社会的压力远大于她求学的阶段。每月的房租和生活费一扣,余钱实在少得可怜。于是她想,等我找到一个有钱的老公,应该就可以实现这个梦想。后来,她果然认识了一个有发展前途的男孩,两年后她结婚了。

婚后不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想,等生了小孩,我一定要去欧洲旅行。

孩子顺利地出生了,她万万没想到,奶粉、尿布和孩子的哭叫声常常折腾得她累得像条狗一样。接着,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也出生了,她发现自己老了很多。她陪着这三个小孩一路走过来,等老大终于考上大学。她想,是我圆梦的时候了。就在她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她中风了。躺在床上的她,再也不敢想那个欧洲之旅了。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像梦妮这样的人,大多数的人都是带着他们的梦想走进了坟墓。到欧洲旅行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倘若一定要等时间、金钱或其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那么这个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你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去等待外在条件的配合。你必须要在一切未晚之前,一步一步地去做,否则只会造成更多的遗憾罢了。

一个行动胜过千百个空想,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梦想只是想想。所以当我们有一个哪怕小小的想法的时候,离开那滋生堕落的温床吧,行动起来,只有这样小想法才有可能实现,慢慢的,小想法的积累就会变成大的成就。终有一天,我们会把自己塑造成理想中的自己。

思想与行动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有思想又有行动才能成功;如果没有行动,即便思想再华丽,也不可能实现。我们把后者称之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古时候,有两个人相约一起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一路上餐风饮露,就在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遇到了一条湍急的河流,而对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

对于怎样渡过这条河,两人产生了分歧,一个建议砍伐周围的树木造一条木船渡过河去,另一个则觉得不管什么办法都不可能到达对岸,与其自寻烦恼,干脆等这条河流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建议造船的人每天采伐树木,努力地造船,与此同时还学习游泳;而另一个则每天躺着睡觉,时不时地去河边观察河水干枯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朋友准备过河的时候,另一个朋友还在嘲笑他的无知。

对此,造船的朋友没有感到生气,出发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做一件事情不一定会成功,但不付诸行动就一定会失败!”

等河流干枯了再过河,这的确是一个“华丽”的想法,然而,这也仅仅是一个注定不能成功的“华丽”的想法而已。

这条河流最终没能流干,而那位造船的朋友经过一番风浪终于到达了对岸,这两人分别在这条河的两个岸边定居了下来,也都衍生了许多自己的子孙后代。河的一边叫幸福和快乐的天堂,生活着一群勤劳、勇敢的人,而河的另一边叫失败和痛苦的原地,生活着一群懒惰和懦弱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其躺着思想,不如站起来行动。我们常说,只要我稍微努力一点的话,我也会成功。是的,成功者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他们也不是什么天才,但是他们和普通人的唯一区别就是,许多事情他们真正地去行动了,而我们没有。起初,我们只能望其项背,而到最后我们就只能望尘莫及了。

梦想是行动的前提,行动让梦想变成奇迹,倘若梦想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即便梦想再完美也终归是一个永远都实现不了的童话而已。因此,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梦想如何完美,而在于马上行动。

所以,当我们有了梦想的时候,赶紧行动起来。自己当自己的唐僧,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时时刻刻督促自己。如果不做只想,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你还是原来的你。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