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4089  |  更新时间:2015-09-14 15:12:40  |  分类:

儿童教育

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名言

我认为觉悟到生活的意义而活在世上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的生活方式。

——日本汤川秀树

故事

汤川秀树(19071981),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物理学家。1949年,他获奖时,年仅42岁。

汤川秀树兄弟五人,都是颇有建树的学者,这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在明治之前,外祖父驹橘是守备和歌山城的武士,他对汉学很精通;明治以后又从事西学的研究,一直到晚年都在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各种知识。

汤川家的孩子们从五六岁起就随同祖父读汉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更是他们必读的课目,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但当他们精通汉字后,读起这些书来就不怎么费力气了。

汤川秀树的父亲琢治,在日本是一位地质地理学方面的专家,他曾多次到过中国,兴趣广泛,也喜好中国的琴棋书画。

琢治的特点是,他一旦对什么感兴趣,就要搜集其所有的文献,进行研究学习。他迷上了围棋,就买了好多围棋方面的书;他喜欢上了绘画,就要搜尽所有绘画方面的书……

所以,汤川家中简直就是一所大大的书库,这样的环境对他们兄弟的影响颇深。

汤川秀树在其自传中,就是这样写道:“家里的书抓住了我,同时也给了我想象的翅膀。”

年少的汤川秀树每天要读很多的书。但是琢治从来不强迫孩子读书,他认为强迫学习就违背了学习的初衷。他尊重孩子们的独立人格,希望孩子们将来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有所成就。

汤川秀树的母亲毕业于东洋英和女校,英文学得很好。在东京时,她为了能使全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每周周末都要参加烹调学习班。到了京都后,随着孩子的增多,她也和京都的主妇们一样,忙前忙后很少抛头露面,但她仍长期阅读一些代表先进思想的杂志。

专心于家务的母亲生前在遗言中写道:愿意提供自己的大脑做科学解剖。汤川秀树在自传中写道:“母亲是女性中少有的思考力丰富的人。”

汤川秀树的母亲是一位温和的女性,她的教育原则是对每个孩子都要公平,并希望每个孩子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有学问的人。

父亲对性格内向的汤川秀树是否上大学表示怀疑,很少反驳丈夫的母亲开口说道:“这样做对汤川秀树不公平。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

母亲平时说话不多,她不爱对孩子们进行说教,但是从来不拒绝孩子们提问题,只要孩子一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她一定会停下手里正在干的活,耐心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读小学时,幽默的数学老师竹中马吉激发起汤川秀树对数学的兴趣;读高中时,物理老师森总之助,更使汤川秀树成为酷爱读书的“书虫”。他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去京都的书店购书,他买得最多的也是数学和物理方面的书。

父亲琢治还是犹豫着是否送汤川秀树到大学读书,这时东京大学的校长森外三郎对琢治作了保证:“汤川秀树的思维是属于飞跃发展的类型,他构思敏锐,在数学上很有天赋,这一点,我可以向您保证。”

不可否认,汤川秀树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家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尤其是父母亲平等观念的影响。

解读

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质,但他们都是父母和社会的未来。只要父母和社会能给他们创造自由平等的氛围,他们就能在这种氛围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航空英雄的弱点和忏悔的眼泪

名言

在民主国家里,一切名望也都是由平等的原则产生的,虽然有时候显赫的功绩或优越的才能看起来似乎泯灭了平等的原则似的。

——法国孟德斯鸠

故事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19341968),世界第一名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加加林出身寒微,他的父母均是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但加加林从来没有因为出身寒微而自卑过。他觉得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尽力为祖国做贡献。

1949年,15岁的加加林停止了中学的学业,进入工厂工作,以便尽早地从经济上帮助他的父母。翻砂车间的工作是繁重的。它不仅需要知识和经验,而且需要体力。这对于年仅15岁的人来说绝不是一种轻松的事。然而年轻的加加林依然每天坚持去工人夜校学习。

1951年,加加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柳别尔齐职业中学,成为受训冶金工人,并继续在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学习。加加林的飞行员生涯就是从萨拉托夫开始的,他加入了萨拉托夫航空俱乐部,业余时间学习飞行。

1955年,加加林以优异成绩从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进了航空学校,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1957年,他参加苏联军队,成为北海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1959年10月,前苏联首位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者中的一员,并于1960年3月被送往莫斯科,开始在前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

加加林在20多名候选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疑一个细节帮了他不小的忙。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科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这一举动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科罗廖夫说,他感到这位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他更偏爱于加加林。

就这样,加加林凭借其坚定的信念、优秀的体质、乐观主义精神和过人的机智成为了苏联第一名宇航员。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几分钟后,消息在全球炸开。世界各大电台、报纸竞相报道这位一夜升空的超级明星。接着,他与火箭之父科罗廖夫并肩坐在了一起,与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握手、交谈,与政要、名人拥抱举杯,大小勋章挂满胸前,军衔从上尉升至少校。

接着,加加林又成了茹科夫斯基航空军事学院学子,然后又进了高等军事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连他的微笑也有了传奇色彩,向后梳的头发也成了迷人的时尚。他走到哪里,都有人硬要与他交朋友;无论到哪里,都有盛宴款待。以前,人们认为赫鲁晓夫简直是神,到这时候,人们发现是神的还有他,尤里·加加林!

于是,加加林有些飘飘然了。他常常无视法规,驾着国家赠送给他的伏尔加小轿车在街道上飞奔,甚至因为喜欢上了一位护士,而不顾影响地从大楼窗口飞身跳下。

有一天,加加林又闯红灯了,这一回他的伏尔加撞翻了另一辆汽车,两辆车毁得不成样子,幸好他和另一位司机都只受了点轻伤。赶到出事地点的警察自然一眼就认出了加加林,连忙举手行礼,冲着他笑,并当即保证“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在一旁,那位受害的退休长者虽然受了伤,但见面前立着的是加加林,也赔起了笑脸。随后,警察拦下一辆过路汽车,嘱咐司机将加加林安全送到目的地,下一步,准备将全部责任记在老人身上。

加加林坐上了车子,但老人的苦笑和伤势在他的脑海中已驱赶不去,让他无法不想的是:原来,英雄也有致命的缺陷,也会让执法者颠倒黑白,深爱也可能让一位退休长者违心顶罪。

这一刻,加加林的淳朴本性复苏了,他流着泪,让司机迅速开回出事地点,在警察和老人面前诚恳地认错,帮助老人修好了汽车,并承担了全部费用。从此之后,加加林再也不那么飞扬跋扈了。他说,自己虽然是英雄,但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苏联人,应该和每个人平等相处。

解读

平等是不分种族、阶层和身份的。一个人行为高尚,为社会作了贡献,但也要与人平等相处。只有这样的英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否则的话,一个英雄不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名誉,处处搞特殊,自然会遭到别人的鄙视和唾弃。

一个普通父亲都有的父爱

名言

让我们的心为自由、平等跳动,让我们的眼睛期待自由、平等。

——以色列拉宾

故事

以色列和平的殉难者,被刺杀而亡的总理伊扎克·拉宾(19221995),给人民留下了粗暴、不易使人接触的印象。即使是他的崇拜者,也不得不承认拉宾从未流露出属于他个人的温存,并且缺乏有效地与人低声谈话的智慧与能力。

然而当他面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子孙后代的时候,却表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一面,简直是判若两人。

作为以色列的总理,拉宾总是沉浸于自己的工作之中,孜孜不倦,从未停息,直至他不幸逝世。但他的孙子约拿旦在他不幸遇刺之后,面对一个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说:对于我们而言,他是个好祖父。每一个人都会说,他怎么能够有时间和你们一起生活呢?使人不可相信的是,他这样一个人从未错过我及我姐姐诺阿斯的任何一个庆祝晚会,每一个学校庆典,每一次军队大阅兵,他都是准时到场。

拉宾的女儿达利亚曾经回忆说,在她年幼的时候,她的父亲一直做始终如一的事情。他从未参加过一次学校的家长会,他不是那里的一部分。

达利亚告诉记者:“但是每当我们需要他的时候,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他总是陪伴着我们,无论他在哪里,只要被叫,他就马上赶到。他总是花几分钟的时间来看望我。他是一位非常非常关切子女的慈祥仁爱的父亲。”

他的遗孀利亚·拉宾,在缅怀他时说道:“他从未对孩子们大声怒吼过,也从未动手打过任何一个孩子。他总是将自己对孩子绵绵不绝的爱表达出来,从未给孩子们施加任何压力,因为他希望每个孩子将来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他以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任何环境下,他总爱他们,即使孩子们并不全依靠他的希望生存。总之,在生活中他总能时时让孩子们感觉到浓浓的父爱,但却从不干涉他们的生活,更不允许孩子们拿他的特殊身份做依靠。他给予孩子的是一般普通父亲都有的父爱。”

解读

与人分享欢笑,你就拥有了两份欢笑;与人分享痛苦,你的痛苦就能减少一半。这是分享的妙处。不过,这种分享只能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愿意和朋友分享欢笑和痛苦,却不愿和自己的家人分享。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人们虽然天天喊着父母和孩子平等,但心里却已划定了不平等的界限。模糊这种界限吧,因为没有孩子的参与,父母的世界不完整;没有父母的参与,孩子的世界也不完整。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